国鉴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官方网站

职业指导师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3-09 21:41:56阅读量:6571

职业指导师工作总结十篇


职业指导师工作总结篇1 关键词:中职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变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9-0011-04

近年来,中职学校招生数量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面对中职学校招生难的趋势,增加中职学校的吸引力,提高中职学校的认可度与中职学校的教育质量迫在眉睫,而教育质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队伍的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增加“双师型”教师数量,造就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强调为中职学校教师提供接受继续教育的条件,促进中职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中职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变化总体情况分析

(一)教师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基本呈现梯队结构

年龄结构反映了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的活力和发展潜力,其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中职学校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一般来说,学校老、中、青教师的理想年龄结构比例为2∶5∶3。依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的统计结果,我国中职学校专任教师年龄结构布局较为合理,基本上形成了教师年龄的梯队结构。2005―2012年,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比重呈现下降趋势,到2012年达到42.79%。伴随着青年教师比例的下降,具有丰富经验的中年教师所占比例呈现上升的趋势,到2012年达到54.57%,大于当年青年教师的比重。2005年老年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3.55%,之后呈持续下降趋势,到2012年下降到占2.64%。可见,近年来中职学校专任教师基本以中、青年教师为主,老年教师比重较小,以后可能延续这一趋势,如表1所示。

本研究把35~55岁的教师定义为中年教师。

(二)教师的职称结构不尽合理,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偏少

从下页表2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职称统计情况可以得出,2005―2012年,拥有正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量的比重均在0.80%以下,并呈现下降趋势(2011年除外,2011年拥有正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所占比例为0.71%,小幅度回升)。拥有副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所占比例呈现上升趋势,拥有中级职称的专任教师比例相对稳定,从2005年到2012年,比例均在40%左右。拥有初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也呈现持续下降趋势,2005年拥有初级职称的教师所占比例为32.56%,到2012年下降到28.05%。未定职称的教师比例相对稳定,从2005年到2012年均在8%左右。拥有正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比例下降是由于国家对于中职教师职称评定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包括毕业学历、毕业年限、发表科研论文的数量等标准。总体来看,我国中职学校专任教师职称结构不尽合理。

(三)教师类型结构相对稳定,专业课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数量偏少

一个运行良好的中职学校,必定拥有类型结构稳定的教师队伍,即文化基础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在总数量上达标,相互比例适中,这也是保证中职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专业课教师是保证中职学校教育质量的根本,如果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将严重影响教育质量及其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实习指导教师是指导学生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指导者,实习指导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质量,这要求实习指导教师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全部内容,更要有娴熟的操作技能。教育部2001年11月印发的《关于“十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专业课教师在教师总量中的比例达到60%左右,每个专业至少应有3~5名专业课教师。”2005―2012年中职学校教师类型结构情况见图1。

从统计数据得知,2005―2012年,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呈上升趋势,而文化基础课教师所占专任教师比例呈下降趋势。到2012年,专业课教师在教师总数中占53.69%,距离《意见》对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比例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由于对实习指导教师的要求严格等原因,2005―2012年,实习指导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偏低,稳定在0.3%左右。

(四)专兼职教师队伍稳步发展,但兼职教师队伍发展缓慢

教育部、财政部在《关于实施中职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意见》中就提高教师素质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提出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选聘高级技术人员兼职任教,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素质结构。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比例适中对于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和整合教学资源,达到学校与企业双赢具有重要意义。2005―2012年中职学校专兼教师结构情况见图2。

由图2可知,中职学校教职工总数呈上升趋势,兼职教师所占比例与专任教师所占比例基本呈上升趋势。但由于兼职教师选聘难度以及管理难度较大、工资待遇较低等原因,兼职教师所占比例上升缓慢,2005年仅为8.47%,到2012年占教职工总数的10.37%。专任教师作为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的主干部分,在2005年至2012年间,专任教师比例呈上升趋势,2005年占教职工总数的60.60%,到2012年,达到教职工总数的66.55%,上升了6个百分点。

(五)中职学校教师学历水平总体偏低,具有高学历的教师偏少

教师学历达标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职学校教师的总体质量。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中职教育要求不断提高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的比重,这也是评价中职学校师资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由表3得知,无论是兼职教师还是专任教师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所占比重偏小,但基本呈上升趋势,兼职教师从2004年的4.87%上升到2012年的7.77%,专任教师到2012年达到5.15%;拥有本科学历的教师是中职学校教师的主体部分,到2012年,具有本科学历的兼职教师达到71.51%,具有本科学历的专任教师达到81.80%;具有专科学历的兼职教师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由于兼职教师相比专任教师稳定性较差,2009年、2010年小幅度回落。具有专科学历的专任教师呈直线下降趋势,在2004年至2012年期间,下降了15个百分点;具有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兼职教师在2004年至2008年期间呈下降趋势。由于近年来对兼职教师聘任要求的变化,重视兼职教师的实践经验,聘任部分拥有工作经验和熟练技术的技术工人,2008年之后小幅度回升,但所占比重较小,到2012年达1.50%。具有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专任教师呈直线下降趋势,到2012年仅占教职工总数的0.60%。

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教师结构不尽合理

一是职称结构失调。通过上述分析发现,到2012年,具有正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占0.59%,具有副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占22.39%,具有中级职称者占40.57%,具有中级以下职称者占36.46%。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比例太小,具有中级以下职称的专任教师比例过高,这说明中职学校普遍缺少专业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不利于中职学校的长远发展。二是具有高学历的教师数量少,学历水平总体偏低。表3显示,虽然在2004年至2012年间,中职学校教师学历不断提高,但无论是兼职教师还是专任教师,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所占比重偏少,到2012年,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兼职教师达到7.77%,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仅占5.15%。可见,我国中职学校中不论是兼职教师还是专任教师,都是以本科学历者为主,缺乏高学历的教师,甚至部分教师学历不达标。

(二)专业课教师数量不够,特别是实习指导教师亟待增加

专业课教师的数量是保证中职学校专业发展和教育质量的必备条件。根据教育部加强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规定,目前很多学校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但不少学校却盲目招生,无奈之下,有的从社会上聘请一些没有教学经验的人来代课,有的则由文化课教师任教。除此之外,还存在文化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比例不协调、文化课教师比例过大等问题。相对于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而言,实习指导教师数量较少,从2005年至2012年,实习指导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偏低,稳定在0.3%左右。这主要是由于对实习指导教师的要求严格,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要适应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懂得如何开展教学。除此之外,实习指导教师还存在管理困难等问题。这都造成了目前中职学校实习指导教师数量过少、比例偏低的现状。

(三)兼职教师数量不足,学历偏低

中职教育是为社会培养一线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应建立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这样才能真正使职业教育服务于社会,紧密联系企业、产业的需求。《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到2015年,专任教师中兼职教师的比例占到30%,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专兼职教师总量达到135万人左右”。建设熟悉生产一线、掌握最新技术的兼职教师队伍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使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优势互补,弥补部分专任教师实践动手能力不足的缺陷。但是,由于兼职教师聘任制度不健全、管理难度大等原因,我国中职学校兼职教师存在数量不足、学历偏低等问题。

关于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健全兼职教师聘任机制,壮大兼职教师队伍

教育部等三部委联合颁布和实施的《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对职业学校兼职教师任职资格、聘任程序、专业身份、权益保障、经费来源、企事业单位职责等进行了明确规定,把职业学校聘请兼职教师与校企合作有效地统一起来,通过聘请兼职教师促进职业学校和企业建立紧密合作的关系。采取有效措施吸收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技术工人,经过教育教学方面的短期培训使其具有从事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的能力,把企业作为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培养基地之一,打造高素质的职教师资队伍。而如何吸引企业中的高级技术工人从事职业教育呢?首先,可以聘任企业高级技术工人作为兼职教师承担中职学校的教学工作,享受学校教师应有的福利待遇;其次,学校可与企业建立起长期合作的关系,共同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调动企业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为学校提供高素质的职教师资;再次,可对从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实行多元化的激励机制,在科学考评的基础上对兼职教师实行效率优先、优劳优酬的激励原则。例如,提高兼职教师的薪金及福利待遇;允许具备条件的兼职教师参加学校教师的职称评定;适时开展一些娱乐活动、交流会,及时给予兼职教师心理上、情感上的认同和接受,调动他们工作积极性等。

(二)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实习指导教师管理

实习指导教师是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职业教育质量有重要影响。实习指导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要适应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更要懂得如何开展教学,实习指导教师培养是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决定着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水平。为此,必须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建立实习指导教师激励机制,包括思想上的激励和物质上的激励。思想上,可以通过思想教育促进实习指导教师对工作的热爱与激情,鼓励其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物质上,可以提高实习指导教师的待遇水平,增加实习指导教师这一岗位的吸引力。例如,把实习指导工作作为年终评优的硬件之一,把实践教学质量作为教师晋升、评优的依据,并与教师的薪金挂钩。其次,应对实习指导教师实行岗前培训制度,严把实习指导教师入口关,确保实习指导教师具备合格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素养,胜任实习指导工作,在提高数量的同时保证实习指导教师的质量。再次,要完善实习指导教师定期考核与培训制度,对实习指导教师进行定时考核,对业务水平及理论素养不达标的实习指导教师加强培训,确保实习指导教师能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三)完善教师职称评定标准,优化教师职称结构

中职学校教师职称评定必须具有职业教育特色,体现中职学校教师工作岗位特点及要求。教师职称评定标准应包含教师能力、业绩等众多方面,而每一方面的比重也应有所不同。为了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在完善标准时可以考虑教师的类型:专业课教师要较多考虑其专业实践情况,文化课教师则较多考虑其调研情况,而实习指导教师则要多考虑其实习教学质量。总之,教师职称评定标准应多元化,同时又有所侧重,使教师职称晋升名副其实,优化教师的职称结构。

(四)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针对目前我国中职学校教师的学历层次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的实际,必须保证职教师资队伍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职业教育在对职教师资的培训提高上应从职业教育实际情况和教学工作实际需要出发,采取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实行脱产培训与在职培训相结合,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提高学历与提高专业水平相结合,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与提高实践技能相结合。根据中职学校教师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等情况,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对学历未达标的教师抓紧学历补偿教育,可以通过专接本、自学考试等形式,提高学历达标率。同时,鼓励教师进一步提高学历层次,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在提高学历层次的同时,完善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

参考文献:

[1]周鸿敏.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措施[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4):29-33.

[2]孙雅玲.中职实习指导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机械职业教育,2009(8):20-21.

职业指导师工作总结篇2 关键词:导师制;任职教育;效益;导师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识别码:A

近年来,随着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的深入推进,如何科学辩证地借鉴院校多年学历教育的有益经验和做法,创新性地研究和实践任职教育改革,不断提高任职教育培训效益,又好又快地为我军信息化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成为摆在承担任职教育任务院校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把握“导师制”的根本内涵,针对任职教育特点,吸收学历教育“导师制”的成功做法,在任职教育中实行“导师制”,是提高任职教育培训效益的一项有效机制。

一、任职教育引入“导师制”的可行性

一是学历教育“导师制”为任职教育“导师制”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生“导师负责制”在研究生培养中发挥着主要作用,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军队院校借鉴地方大学经验逐步实行的“本科生导师制”,其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也渐成规模。虽然任职教育具有不同于学历教育的特点和培训模式,但军事学历教育中积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经验仍值得任职教育辩证分析、合理继承,任职教育以此为实践基础实行“导师制”实为可行。

二是多年的任职教育实践为任职教育“导师制”提供了环境条件。第十五次全军院校会议之后,经过体制编制调整,以岗位任职教育为主体的新型院校体系初步建立,标志着我军院校教育的重心由以学历教育为主体向以任职教育为主体的转型。经过多年任职教育实践,无论从思想观念、体制结构、运行管理、政策保障、人才队伍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变革,这些为任职教育“导师制”的实施提供了环境条件。

三是任职教育“总师负责制”为任职教育“导师制”提供了参考借鉴。任职教育“总师负责制”是在院校教学管理职能机构的领导和指导下,选聘“总师”负责教育培训全程工作的新型任职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总师”受聘后成为某培训班的总负责人,具有相应职权,在机关指导下全面负责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管理、教学反馈等各项工作。“总师负责制”的实施以及“总师”选拔培养的做法和经验为任职教育“导师制”的实行提供了参考借鉴。

二、任职教育“导师制”的内涵和特点

(一)“导师制”及任职教育“导师制”的内涵

传统意义上的“导师”,专指研究生导师,汉语词典中对导师的解释是:在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中指导人学习、进修、写论文的人。在实际中,导师既可以是研究生导师,也可以是本科生导师;既可以是指导学生某一方面的导师,也可以是指导学生在校期间的修养、学习、生活、成长成才等的全面性导师。

据此,结合任职教育自身特点,我们认为,所谓任职教育“导师制”,就是在实行任职教育教学“总师负责制”和管理“班队制”的同时,聘请有能力有经验的任课教员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前提下担任导师,在培训全程中,随时随地与学员进行面对面交流,对学员进行课业辅导和论文指导,与学员共同完成课题研讨等任务,并在与学员的交流中增强对部队情况和学员岗位需求的了解,提高教学针对性,提高教学能力。

(二)任职教育“导师制”的特点

任职教育教学内容更新快,教学方法手段灵活多样,学员大多具有部队工作经验和学历教育经历,因此,任职教育“导师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对导师要求高。要求导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良好的沟通能力,最好是具有一定的部队任职或代职经历。

二是导学互动性强。相比于学历教育导师以导为主的导学模式,任职教育“导师制”更要求导师与学员的互动。学员在课上课下可随时与导师交流,可探讨课业问题、也可以研究部队工作实际问题;可探讨学术论文的撰写,也可以共同攻关学员带来的课题。导师在导中学,学员也可在学中导,教学相长。

三是导学内容广。导师对学员指导的内容全面、丰富,既指导学员“做学问”,还要在潜移默化中协助学员队做学员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解决生活问题。

三、任职教育“导师制”的实施

机关教学管理部门组织实施任职教育“导师制”,必须以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为目标,立足现有的基础和条件,遵循严格的管理程序和制度,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形成完善的机制。

(一)导师的岗位职责

各种培训班次的任职教育既具有职业教育和岗位指向性等共性特点,不同的培训班次又具有不同的特性,因此,对“导师”职责的界定既要有共同部分,还要有针对不同培训班次确定相应的特定职责。

共同职责。导师要了解学员的具体情况和发展特点,指导学员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要向学员介绍所学课程并指导学员的课程学习,指导学员选定论文题目,进行相关课题研究,解答学员的疑难问题,帮助学员提高岗位任职能力;协助做好学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关心学员的身心健康,做学员的良师益友;协助进行对学员的课程考核和培训成绩评定;给予学员任职岗位建议。

特定职责。特定职责根据具体培训班次的具体要求由机关和“总师”制定。

(二)导师的选拔标准

导师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能认真履行导师职责,其言行能够成为学员的榜样;肯于学习钻研,有较深厚的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经验,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对部队需求有一定的了解,能够对学员任职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熟悉任职教育规律和院校的规章制度。一般情况下,任职教育导师应具有讲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三)导师的选拔程序

在“导师”的选配中,必须严格规范,真正选拔出让学员信服、让机关和“总师”放心的“导师”。

1.公布岗位,设定条件

每学期开学时,院校将本学期任职教育培训所需设置的“导师”岗位予以公布,设定各班次“导师”的选拔条件,面向相关专业系公开招聘。

2.个人申报,室系初审

符合条件的教员提出申请,填写相关申请报表;由教员所在教研室和专业系综合分析教员能力素质,并结合该教员本学期教学科研任务情况进行初审。

3.单位推荐,机关优选

通过室系初审的“导师”候选人由单位推荐,机关就各候选人的专业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进行评定,优中选优。

4.颁发聘书,公告

机关选出“导师”后,由训练部门颁发聘书,并及时张榜公布。

(四)导师的规范管理

任职教育导师应在机关和各培训班次“总师”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机关应成立导师管理机构,对导师的管理应以人为本、跟踪考核、动态管理。

第一,要建立导师岗前培训制度。通过岗前培训,使导师熟悉院校各种教学管理制度的运作及相关业务部门的工作职责。成为导师后,每年还须接受相关培训,

以期更好地提升导师的指导能力和沟通能力。

第二,要建立双向选择制度。导师和学员的组合要坚持双向选择。首先,由导师将其从事的学科专业方向、主要教学科研课题、承担的教学任务、兴趣爱好、对学员的要求等基本资料,发给全体学员;然后,由学员根据个人需求和兴趣爱好选择导师。未能通过双向选择达成意向的导师和学员,由组织上统一协调和安排。导师可以根据学员的情况和表现选择学员,学员也可以根据导师的情况退出并另选导师。

第三,要建立机关、“总师”与“导师”联系制度。机关和“总师”要经常深入导师所在单位和培训班,了解其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及时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

第四,要建立导师报告制度。导师应在培训班开业前向机关业务主管部门提交工作计划,在学期中和结业后及时汇报工作情况。

第五,要建立导师工作保障制度。明确导师工作中与职责相配套的权力,设立专项保障经费。

第六,要建立导师激励制度。院校应定期对导师工作情况进行必要的检查考核,对业绩突出的给予奖励,并将考核结果记入本人业务档案,作为晋职晋级的依据之一。

(五)“导师制”的工作评价

任职教育“导师制”工作评价,应着眼于激发导师的工作热情,提高整体培训效益开展多元主体、多种形式的评价。采用座谈、问卷、填涂测评卡等多种形式,分别进行自我评价、学员评价、“总师”评价、“导师”互评、领导评价及专家评价,对各种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给出评价结论。

四、实行任职教育“导师制”应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选拔责任心强的优秀教员担任导师

选拔导师是实行任职教育“导师制”的重点环节,只有按要求选聘的合格导师才能有效履行导师职责。在导师的选拔中,应特别考察应聘教员的责任心。相比于学历教育,任职教育更多地依靠任课教员和学员自主进行教学组织和管理,因此,责任心强的教员担任导师能在学员身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能更为有效地组织学员学习和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如果导师责任心不强,往往会使“导师制”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二)创设适宜的“导师制”运行环境

任职教育中引入“导师制”能否收到应有效果,不但取决于导师制度本身,还有赖于与之相关的环境和条件。第一,从教学管理方面入手,营造“导师制”运行的适宜环境。重点解决课程设置、排课计划和成绩评定等方面的问题。例如,精简课堂教学时间,给学员留下较多的自我支配时间;科学考评学员成绩,鼓励学员个性化发展。第二,从教学保障方面入手,创造“导师制”运行的必要条件。要制定导师业绩考评方法和工作量计算方法,科学认定导师的工作量,并给与相应的工作量酬金。导师指导的学员论文在重要刊物上发表、科研课题获奖的,应对指导教师进行奖励。

(三)培养一支专业素质较高的导师队伍

我军院校在学历教育“导师制”上有着丰富的经验,也培养了一批专业素质高、能力较强的“导师”队伍,而任职教育“导师制”起步较晚,有很多院校还没有实施。因此,当前需要着力加强任职教育导师队伍建设,特别要吸收年轻教员进入到导师队伍中来。为了在实践中锻炼导师队伍,建议在任职教育“导师制”中实行“正副导师制”。正导师主要由担任授课任务的正副教授担纲;副导师,相对于导师而言,专业知识和学术水平方面的要求可以适当灵活一点,主要考虑年轻教员。根据每个培训班次的学员层次及学员和教员数量,具体确定导师的配置,通常每位正导师指导学员3人左右,并配备1~2名副导师。副导师由正导师提名选聘,主要负责组织各种研讨课及科研活动的前期准备和后期督查工作,是正导师与被指导者的纽带和桥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较快地培养年轻教员的职业道德境界和教研能力水平。

(四)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学员队干部和导师的作用关系。学员队干部负责对学员的行政管理和思想教育,他们的作用不能也不应该由导师来替代。实行“导师制”的基本目的在于对学员进行岗位前指导,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导师的主要职责在于对学员在学业上的帮助指导,协助队干部做好学员的思想工作,而不是队干部工作的替代者。二是要处理好“总师”和“导师”的作用关系。“总师”是培训班教学总负责人,在开班前,“总师”要对各位“导师”介绍课程设计、教学组织情况,提出教学质量、教学反馈要求,对“导师”工作提供指导;“导师”必须在“总师”指导下开展相应工作。三是要处理好导师和任课教员的作用关系。导师与课程教员都要教书育人,课程教员的教书育人主要通过课程教学来体现,但是导师的教书育人要通过对所指导学员进行全方位的指导来体现。因此,导师职责要求比一般任课教员更高。

参考文献

职业指导师工作总结篇3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和促进义务教育的科学发展观为目标,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核心,以促进教师绩效为导向,着力构建符合教育教学和老师成长规律、导向明确、标准科学、体系完善的教师绩效考核评价制度,促进广大教师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智慧和力量。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充分发扬民主,增强绩效考核工作的透明度和考核结果的公信力,全面考核教职员工的德、能、勤、绩。

二、基本原则

实施绩效考核工作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尊重规律、以人为本。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专业性、实践性、长期性特点。(2)以德为先,注重实绩。把师德放在首位,注重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实际表现和贡献。(3)激励先进,促进发展。鼓励教师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引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4)客观公正,简便易行。坚持实事求、民主公开,科学合理、程序规范,讲求实效、力戒繁琐。

三、考核对象

实施绩效工资的义务教育学校正式工作人员。包括学校领导、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一般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

四、考核主要指标和内容

考核主要指标以教师完成学校规定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为基本依据,全面考核德、能、勤、绩,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德,是指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表现。主要指标包括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教师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社会公德、廉洁从教等。

能,是指履行教师职责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主要指标包括教师具备的文化素质、教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等。

勤,是指工作态度、工作表现等方面的表现。主要指标包括出勤情况、工作责任心、工作作风等。

绩,是指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数量、质量、效率以及所产生的效益和贡献。主要指标包括从事德育工作、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教育教学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等。

考核内容以教职工履行《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教师法定职责,以及完成学校规定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的实绩,包括师德和教育教学、从事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实绩。

五、考核办法

(一)考核分类

1、中心学校领导及初中校长(以教育局正式批复为准)由教育局和本校考核小组同时考核,其中正职校领导教育局考核占60%,副职校领导教育局考核占40%。

2、专任教师、学校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一般管理人员、工勤人员、班主任等均由学校考核小组考核。

(二)量化考核

考核共计100分,其中考勤20分、工作量30分、教育教学过程20分、教育教学业绩30分。

(1)考勤(20分)。主要考核教职工出勤情况。病假3天扣1分、事假1天扣1分、旷工1天扣3分,本项得分扣完为止,不计负分。婚丧嫁娶产等假期按有关规定执行。考核依据为学校考勤记载。

(2)工作量(30分)。量化出学校所有岗位工作量(如管理工作量、课堂教学工作量、教学教研工作量、初中早晚自习学生辅导工作量等)。全体教职工周工作量相加,得出学校各个岗位周工作量总和,除以全校教职工总数,得出学校教职工周人均工作量。教职工周实际工作量除以学校教职工周人均工作量乘以工作量分数即为教职工工作量得分。计算公式:

教职工周人均工作量=学校各个岗位周工作量总和÷教职工总数

教职工工作量得分=教职工周实际工作量÷教职工周人均工作量×30分

各学校要合理搭配教职工的工作量,尽量使教职工周工作量均衡。

(3)教育教学过程(20分)。主要考核教职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工作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和安全管理职责履行情况、工作态度、责任心。专任教师重在考核备、教、批、辅、考、研等常规教学落实情况和教学研究及教学研究活动参与情况及任务完成情况。要引导教师把教学工作落实在常规过程中,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施素质教育。从事非教学工作的人员的此项考核各校要制定相应的细则。

(4)教育教学业绩(30分)。主要考核教职工的工作任务目标完成情况和工作的实际效果。非专任教师的教育教学实绩考核,由学校依据岗位任务目标及每次安排的工作任务制定详细的考核细则,认真严格搞好考核并量化打分。

六、考核程序

1、平时绩效考核要坚持准确及时,简便易行,注重实效的原则,以月度记录为基础,每学期考核一次;

2、学期末将绩效考核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被考核教师。如教师对考核结果有不同意见,可以通过正常渠道向学校考核工作小组提出申诉。

3、学校将教师考核结果在本校内公示5个工作日以上。

七、考核结果的使用

1、学期末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原则上获优秀等次的考核总分达到90分以上;合格等项的分数在75—89分之间;基本合格的在60—74分之间;总分在60分以下及有下列行为之一者评为不合格:歧视侮辱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造成恶劣影响的;私自办班或进行有偿家教的;向学生推销、代购教辅资料和其他商品,向学生家长索要或变相索要财物的;旷课或请假超过国家规定的天数的;以非法方式表达诉求的;采取罢教等方式干扰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损害学生利益的;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有其他严重损坏教师形象和声誉行为的。被评为不合格的人数不占比例。

全校绩效工资浮动总额

全校教师绩效考核得分总和

2、绩效考核结果作为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为了此项工作稳定进行,我乡教师平均绩效工资额的30%进行浮动,另外70%如教师无严重问题则平均发放。

教师浮动绩效工资额= ×教师个人绩效考核得分

八、考核工作的组织领导与监督

1、各中小学校结合本校实际制定绩效考核细则,考核细则必须经过职工全会或职代会讨论通过,报中心学校审批后方可执行。

2、实施考核的全过程要公开透明,随时接受教职工的监督和质询。考核量化分数揭晓后,要在本校进行公示,公示期限不得少于5天。有意见的要及时核实,考核分值有误的,必须重新确定考核分值。并告知教师可在规定的时限内提出复核、申诉,各责任部门必须严格执行规定,认真做好复核、申诉的答复工作。

3、各校要成立教职工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考核分配具体实施工作。工作机构由学校领导和教职工代表组成,校长任组长,考核小组成员中教职工代表不得少于三分之一。考核小组成员可由学校行政会提名或民主推选,经教职工大会或教代会通过的方式产生。

九、纪律要求

在整个考核过程中,考核组成员,必须严格执行考核规定,实事求是地进行考核。对考核中、打击报复、弄虚作假者从严处理。

职业指导师工作总结篇4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和促进义务教育的科学发展观为目标,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核心,以促进教师绩效为导向,着力构建符合教育教学和老师成长规律、导向明确、标准科学、体系完善的教师绩效考核评价制度,促进广大教师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智慧和力量。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充分发扬民主,增强绩效考核工作的透明度和考核结果的公信力,全面考核教职员工的德、能、勤、绩。

二、基本原则

实施绩效考核工作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尊重规律、以人为本。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专业性、实践性、长期性特点。(2)以德为先,注重实绩。把师德放在首位,注重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实际表现和贡献。(3)激励先进,促进发展。鼓励教师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引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4)客观公正,简便易行。坚持实事求、民主公开,科学合理、程序规范,讲求实效、力戒繁琐。

三、考核对象

实施绩效工资的义务教育学校正式工作人员。包括学校领导、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一般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

四、考核主要指标和内容

考核主要指标以教师完成学校规定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为基本依据,全面考核德、能、勤、绩,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德,是指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表现。主要指标包括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教师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社会公德、廉洁从教等。

能,是指履行教师职责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主要指标包括教师具备的文化素质、教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等。

勤,是指工作态度、工作表现等方面的表现。主要指标包括出勤情况、工作责任心、工作作风等。

绩,是指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数量、质量、效率以及所产生的效益和贡献。主要指标包括从事德育工作、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教育教学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等。

考核内容以教职工履行《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教师法定职责,以及完成学校规定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的实绩,包括师德和教育教学、从事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实绩。

五、考核办法

(一)考核分类

1、中心学校领导及初中校长(以教育局正式批复为准)由教育局和本校考核小组同时考核,其中正职校领导教育局考核占60%,副职校领导教育局考核占40%。

2、专任教师、学校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一般管理人员、工勤人员、班主任等均由学校考核小组考核。

(二)量化考核

考核共计100分,其中考勤20分、工作量30分、教育教学过程20分、教育教学业绩30分。

(1)考勤(20分)。主要考核教职工出勤情况。病假3天扣1分、事假1天扣1分、旷工1天扣3分,本项得分扣完为止,不计负分。婚丧嫁娶产等假期按有关规定执行。考核依据为学校考勤记载。

(2)工作量(30分)。量化出学校所有岗位工作量(如管理工作量、课堂教学工作量、教学教研工作量、初中早晚自习学生辅导工作量等)。全体教职工周工作量相加,得出学校各个岗位周工作量总和,除以全校教职工总数,得出学校教职工周人均工作量。教职工周实际工作量除以学校教职工周人均工作量乘以工作量分数即为教职工工作量得分。计算公式:

教职工周人均工作量=学校各个岗位周工作量总和÷教职工总数

教职工工作量得分=教职工周实际工作量÷教职工周人均工作量×30分

各学校要合理搭配教职工的工作量,尽量使教职工周工作量均衡。

(3)教育教学过程(20分)。主要考核教职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工作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和安全管理职责履行情况、工作态度、责任心。专任教师重在考核备、教、批、辅、考、研等常规教学落实情况和教学研究及教学研究活动参与情况及任务完成情况。要引导教师把教学工作落实在常规过程中,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施素质教育。从事非教学工作的人员的此项考核各校要制定相应的细则。

(4)教育教学业绩(30分)。主要考核教职工的工作任务目标完成情况和工作的实际效果。非专任教师的教育教学实绩考核,由学校依据岗位任务目标及每次安排的工作任务制定详细的考核细则,认真严格搞好考核并量化打分。

六、考核程序

1、平时绩效考核要坚持准确及时,简便易行,注重实效的原则,以月度记录为基础,每学期考核一次;

2、学期末将绩效考核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被考核教师。如教师对考核结果有不同意见,可以通过正常渠道向学校考核工作小组提出申诉。

3、学校将教师考核结果在本校内公示5个工作日以上。

七、考核结果的使用

1、学期末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原则上获优秀等次的考核总分达到90分以上;合格等项的分数在75—89分之间;基本合格的在60—74分之间;总分在60分以下及有下列行为之一者评为不合格:歧视侮辱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造成恶劣影响的;私自办班或进行有偿家教的;向学生推销、代购教辅资料和其他商品,向学生家长索要或变相索要财物的;旷课或请假超过国家规定的天数的;以非法方式表达诉求的;采取罢教等方式干扰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损害学生利益的;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有其他严重损坏教师形象和声誉行为的。被评为不合格的人数不占比例。

全校绩效工资浮动总额

全校教师绩效考核得分总和

2、绩效考核结果作为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为了此项工作稳定进行,我乡教师平均绩效工资额的30%进行浮动,另外70%如教师无严重问题则平均发放。

教师浮动绩效工资额= ×教师个人绩效考核得分

八、考核工作的组织领导与监督

1、各中小学校结合本校实际制定绩效考核细则,考核细则必须经过职工全会或职代会讨论通过,报中心学校审批后方可执行。

2、实施考核的全过程要公开透明,随时接受教职工的监督和质询。考核量化分数揭晓后,要在本校进行公示,公示期限不得少于5天。有意见的要及时核实,考核分值有误的,必须重新确定考核分值。并告知教师可在规定的时限内提出复核、申诉,各责任部门必须严格执行规定,认真做好复核、申诉的答复工作。

3、各校要成立教职工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考核分配具体实施工作。工作机构由学校领导和教职工代表组成,校长任组长,考核小组成员中教职工代表不得少于三分之一。考核小组成员可由学校行政会提名或民主推选,经教职工大会或教代会通过的方式产生。

九、纪律要求

职业指导师工作总结篇5 新职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加快区域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要求“对所有新任教师进行岗前适应性培训,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新入职教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起步阶段,前期培训对职业持久性等都会产生持久的影响。为使东城区新职教师尽早适应教育教学岗位的需要,本着“创新学习模式、注重培训实效”的原则,东城区教委委托教师研修中心、学院制定了培训方案,决定在新职教师到岗一年内对其进行120学时的培训。

通过调查了解我们得知:新入职教师非常渴望能够得到名师、专家的指点,希望通过优秀教师的引领做好职业规划,用具体的事例支撑理论辅导;新任教师具有较高学历,与其所学专业相关的知识涉猎广泛、理解深入,而教学基本技能却缺少必要的训练;关注课堂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解决;希望培训方式多样化,如观摩优秀教师课堂教学或课堂实录,针对问题的教学案例评析、讲座、交流研讨等。因此,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将培训重点放在“实战演练”,以“实践取向”为主导思想,加大了新职教师教学实践的指导力度,目的是引导新入职教师提高教学实践“悟”的能力,为其专业可持续发展做好铺垫。

培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北京市和东城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任务,并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和需求。其中,培训内容包括师德与法规、职业生涯规划、教材理解与分析、教学设计、教学技能、教育技术、班级及课堂管理等,并涉及通识培训、分学科培训、校本培训、实践指导4个环节。培训结束后,教师按计划完成全部120学时的课程方予以结业。另外,培训分为校级培训和区级培训两部分,校级培训由听课与授课、备课与研讨、班主任工作,总结与目标4部分组成,区级培训由专题培训、学科培训(研修指导)、实践指导(课堂指导)3部分组成。在这两种级别的培训结束后,教师都需要填写实践活动考核表,以对培训心得、培训意见等进行反馈。

根据培训内容,我们特别举办专题讲座;在学员管理规定里,我们提出了6项具体要求,以严格保证培训各个环节的实施;我们设置新入职教师宣誓仪式,以激发教师对工作的激情和热爱;我们编制了《2011-2012学年新职教师研修手册》、新职教师教育实践活动考核成绩表,还在《新职教师培训日志》中添加了“我的思考”和“评价”板块,这都有利于帮助学员“消化”与思考,以及及时反馈他们的需求,促进我们今后工作的改进;在培训结束时,我们让学员做“自我鉴定”,如自身基本情况、自我能力剖析、职业发展目标确定等,为进一步进行有效探索、创新培训模式、满足教师需求作积累。

■ 统一领导重策划,区校携手促发展

在东城区教委外在政策和制度的保障下,新入职教师培训在教师队伍建设系统工程中,在教师生涯发展最初阶段目标有所落实。

职业指导师工作总结篇6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安排是其培养高技能人才目标的有效手段,本文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例,在论述该专业顶岗实习必要性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该专业顶岗实习教学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1引言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是培育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为达到这一目的,技能培养是关键,“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则是有效途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教育部并且制定出台了《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不少高职院校也已开始探索与实践,学生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而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则是“工学结合”精神的实践表现之一。

2顶岗实习的内涵

所谓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到具体工作岗位上,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一边学习,一边在生产一线的诸多岗位与一般职业人一样,从事生产性劳动,其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员工。也就是说,岗位实习是让学生在具体的岗位上按照“准员工”要求实际操作,进行岗位实训的实践教学活动(刘合群等,2005)。

3国贸专业顶岗实习的目的与意义

国际贸易类的工作岗位按工种分大致可以划分为:外贸业务员、外贸单证员、外贸跟单员、质检员、货代员、报关员等,这些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偏向技能型、应用型,这恰巧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就是说高职国贸专业培养出的技能型、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适应目前外贸类岗位需求的情况,这意味着国贸类专业在高职专业中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而顺应需求,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外贸技能型人才,顶岗实习是必要环节。

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可以亲身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感受企业的运作管理,它有助于学生认识、了解、熟悉专业工作环境及具体的工作内容;有助于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将课堂所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校内学习的动力;有助于学生感悟职业活动必备的隐性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职业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缩短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合理的顶岗实习安排能够将校内教学与企业学习相结合,达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4高职国贸专业顶岗实习教学体系现状

目前高职国贸专业基本都有“工学结合”的实践,大部分院校是在大三最后一个学期安排半年的“毕业实习”,有些学校则除了毕业实习外,还安排半年的“顶岗实习”。不论是毕业实习还是顶岗实习,其实质都是“顶岗”学习,在此,我们统一叫做“顶岗实习”。目前高职院校国贸专业顶岗实习最常见的教学体系模式是“2+1”模式或“2.5十0.5”模式,也就是说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学生三年的学习时间里,安排学生半年或者一年的校外工作体验。但目前高职国贸专业安排的“2+1”模式或“2.5十0.5”模式却存在着诸多问题,总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

4.1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教学效果欠佳

如上所述,目前高职院校国贸专业的顶岗实习主要是“2+1”模式或“2.5+0.5”模式,也就是说学生的顶岗实习被安排在毕业前进行,顶岗实习结束,马上进人毕业就业状态。这样的安排使得学生能更早地进人社会学习,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但这却并没有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精神付诸于最佳的行动。

顶岗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顶岗”的过程对已学知识有新的认识与消化,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梳理与明确;并在“顶岗”中学习感受,学校内无法体验到的真实工作氛围,缩短就业的适应期。但目前高职国贸专业普遍存在的简单的“先校内学习,后企业顶岗学习,再就业”的教学安排虽然能让学生在毕业前夕提前适应工作环境,但它仅仅是提早了学生就业的时间,让学生早半年或一年进人社会工作,却并没有从整体上起到培养高技能型的目的。这样的安排一方面不利于顶岗实习阶段的学习总结与进步;另一方面也无助于学生校内阶段的学习达到最好的效果,因为很多学生在人学后的前两年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大三在外工作一段时间后,目标开始明确,但却没有了在校集中学习的机会。

顶岗实习时间安排上的不合理,直接导致整体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欠佳。

4.2顶岗实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不明确

由于国际贸易专业属高职热门专业之一,每届学生数量较一般专业大,且由于外贸类的公司大多是小型公司,每个公司的人才需求的量并不是很大,所以很难像理科专业一样统一安排实习单位。为了使学生找到顶岗的单位,大部分学校都是学生自己找单位与学校单位推荐相结合安排顶岗实习单位,且学校对学生的顶岗实习的单位类型及岗位要求把握并不严。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在定教学目标与内容时,无法对学生作出严要求,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也只能模糊定义。

顶岗实习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不明确直接导致指导教师的指导方向不明确,学生的实习目标不明确。根据笔者简单的走访调查,发现大部分使用简单的“先校内学习,后企业顶岗学习,再就业”安排的高职院校,其国贸专业的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认识就是可以提早工作,早点就业,早点进入社会。显然,想通过目前这样“顶岗实习”安排达到高职国贸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并不乐观。

4.3顶岗实习期间对学生指导不到位

顶岗实习作为教学内容安排之一,学校有必要对学生实习过程进行指导,但如上所述,由于国贸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单位一般较分散,对学生的实习要求不高,且并不一定专业对口,因此大部分学校在学生顶岗实习指导上并不重视。一般会随机分配学生给相关老师指导,指导老师也只是在学生实习期间定期了解下情况,偶尔也会下企业进行查看,但由于现场指导时间短,没有集中性指导,学生间缺乏交流,指导效果一般。

顶岗实习学生指导是否到位,是学生顶岗实习质量把关非常重要的影响方面。学生的实习效果只有通过教师的点播与指导,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但目前高职国贸专业在顶岗指导上的不重视,投人不足,使实习指导只停留在与学生保持联系的表象管理上。

4.4顶岗实习教学管理欠佳

顶岗实习的教学管理主要包括对学生实习质量的管理、以及教师指导质量的管理。但大部分院校在这两方面的管理上均存在着“形式为主、缺乏实质内容”的状况。

由于实习指导的分散性,校外指导的难度较大,资金投人要求高,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在该方面的投入均有较大缺口,一般学校仅对集中组织的大批量学生的实习派出带队教师,大部分情况下不安排老师专门负责校外顶岗实习指导工作,而是由教师一边在校内任教,一般兼职担任校外顶岗指导。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资金上的欠缺,学校对指导教师无法严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则基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对学生实习质量的管理变成了对顶岗实习资料上交的表面文章。

5国贸专业顶岗实习教学体系改进的建议

目前国贸专业顶岗实习教学体系卜存在的问题和高职院校的资金投入有很大的关系,由于现在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均处于顶岗实习实践的起步阶段,对顶岗实习的重视度还不够。但高职教育目前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竞争将愈来愈激烈,各高职院校若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前审视顶岗实习的重要性是关键。在资金能到位的情况下,顶岗实习的教学体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如下改进:

5.1时间安排:大学末到大学中

要提高顶岗实习的教学效果,真正让学生在顶岗中学习与成长,高职院校首先要改变顶岗实习的时间安排,将以往定在大学末(毕业前)改为大学中。目前也有高职院校有这方面的实践,如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采用“1+4x0.5秋去、春回”模式,将大二的第一学期和大三的第一学期作为学生顶岗的时间(匡希龙、王章华,2007),也有学校把该模式叫做"3111”模式(山颖,2008);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旅游专业则采用“1.0十x+y模式(王婷,2008),将顶岗安排在校内学习一年之后。这些实践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将顶岗与校内实习交叉进行,改变了简单的“先校内学习,后企业顶岗学习,再就业”的教学安排。

国贸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也可以安排在校内学习一年之后,学生在一年学习后对基本的外贸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即可安排其在外顶岗实习。这一方面有助于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专业技能及其他素质上的不足,明确接下来校内学习的目标,校内学习的教学效果自然也会立竿见影。

5.2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根据岗位分别制定

理科类专业的顶岗实习一般都集中安排,学生轮岗学习,其教学目标明确。但文科类的,由于集中安排不可实现,岗位适应期长,一般不适合轮岗,不同单位、不同岗位间的要求不一,很难统一制定顶岗实习教学目标。笔者认为,按岗位定目标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学生顶岗实习之前,教师对外贸类工作岗位做详细介绍,并让学生做相关的性格测试及技能测试。测试结束后,以心理、技能测试结果提示的该学生适合的岗位走向为主导,以学生自选为辅助,将学生分组定岗,如可分为单证组(细心、安静的同学)、业务组(活泼、英语口语较好的同学)、跟单组(灵活、沟通能力较强的同学)等。学生分组后,可根据不同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制定该组学生顶岗实习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并以此为依据最终进行目标考核。为避免学生因对岗位或自我性格的错误认识而选错组,可以允许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申请换组,但每人只能申请一次,换组之后其学习目标与要求也随之改变。

这样的分组定岗、按岗定目标的安排可以改变以往国贸专业顶岗实习的教学目标与内容不明确的现状,有助于后续的指导教师指导工作的明确化及顶岗实习考核的明确化,并且这样的分组顶岗还可以达到因人制宜的国贸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

5.3学生指导:分组定人指导、集中定时指导

“分组定人指导”指的是学生的实习指导根据岗位分组情况定专业老师指导,各分组老师需对学生进行岗前的专业培训,跟踪学生的整个顶岗过程,并给予实习建议,负责知识总结、组织学生交流等工作。“分组定人指导”有助于实习培训、实习建议、知识总结、实习交流等环节的针对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集中定时指导”指的是按一定的频率,如每两周回校一次进行集中交流与指导,并根据学生的实习情况,调整学生回校的次数与时间。这种方式一方面解决了国贸专业顶岗,或者说文科类专业分散顶岗实习,教师指导不方便的问题;另一方面,学生的集中回校指导是学生间交流提高的有效途径,交流后的教师总结也会更加地有针对性,有望提高指导效果。

5.4顶岗教学管理:学生实习质量、教师指导质量两手抓

要解决目前高职院校国贸专业普遍存在的顶岗实习“学生实习质量的管理”及“教师指导质量的管理”上均存在着“形式为主、缺乏实质内容”的状况,解决资金投人问题是根本,只有资金上充裕,才能合理安排指导老师的指导工作,老师才有精力、有动力将指导工作做好,学生的实习质量也会随之大大提高。

在资金问题得以解决的基础上,学校有必要通过一系列手段对学生实习的质量及教师指导的质量进行监管与考核。在学生实习质量上,应该通过校内及企业指导老师联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企业指导老师主要负责现场指导,校内指导老师负责定时集中对学生指导。企业的指导老师安排可以让学生在短期内获得较大的提高,提高实习的效果;校内指导老师定期组织的校内交流指导,则可以一方面帮助学生做实习的总结,对专业知识做更广的延伸,另一方面校内集中指导还可以让同一组的同学增加交流,促进学生对其工作岗位的理解与学习。另外,校内指导方面,学校甚至可以安排不同组同学之间的交流环节,以让学生对外贸岗位有更全面的理解。在教师指导质量上,通过校内、校外教师互相督促,学生评价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教学管理将起到使顶岗实习事半功倍的功效。

职业指导师工作总结篇7 [论文关键词]全过程管理 顶岗实习 高职经贸类专业

全过程管理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之一,它是指要向用户提供好的产品或服务,就要从市场研究开始,直至将产品提供用户使用为止的产品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过程方法则是ISO9000∶2000族标准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之一。恰当地识别和划分过程是过程管理的基础,而过程的划分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任何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都可看做是一个过程。

顶岗实习是高职学生毕业前的一次综合性实践,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证,是高职毕业生走上社会和工作岗位前的必经阶段。顶岗实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而经贸类专业毕业生顶岗实习具有产学结合性、社会现场性、基地分散性等特征,这又决定了其过程管理对效果取得的极端重要性。因此,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的全过程管理思想,采用过程方法,细化顶岗实习的每个环节,对高职经贸类专业顶岗实习的每个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对于深化高职经贸类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切实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根据高职经贸类专业顶岗实习的开展情况,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过程:准备过程、实施过程与评价过程。

一、准备过程

准备过程是顶岗实习活动的起点,准备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顶岗实习的效果。这一过程环节多、时间长、牵涉面广、决策要求高,主要包括制定专业技能标准、编写《顶岗实习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制定《顶岗实习实施计划》(以下简称《计划》)、编写《顶岗实习手册》(以下简称《手册》)、建设顶岗实习基地等。

1.制定专业技能标准。专业技能标准是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目标,反映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专业技能方面的追求,也预示着高职顶岗实习的行为方向及其结果。因此,科学、准确地制定专业技能标准是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的前提和关键。

目前,我国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均存在两类专业技能标准:一类是由政府机构设定的,适用于全国或某一区域同类院校或同类专业;另一类是由各学校或者校内某系、某专业自行制定的,只适用于本校、本系或本专业。

对我国高职经贸类专业而言,可供采用的政府机构设定的专业技能标准(国家职业标准)还较为缺失。而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制定自己的专业技能标准时又过于随便,调查研究不深入,使制定出来的专业技能标准与企业的实际要求存在较大差距,造成毕业生的“零距离”就业存在困难。在这一环节上,各高职院校的经贸类专业应在学院教务处的统一协调下,组织专业教师深入各用人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弄清各用人单位对本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以及测评的标准。然后与企业一线人员一起制定内涵界定准确、易于衡量的专业技能标准。教务处应对专业技能标准制定的整个过程进行督查,并组织企业相关现场专家对专业技能标准进行认真审核,以确保专业技能标准的质量。

2.编写《大纲》。《大纲》是编制《计划》、组织学生实习和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顶岗实习基地和进行顶岗实习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因此,制定科学、规范、完整的《大纲》是规范顶岗实习的基础。由于顶岗实习环节的规范性较差,《大纲》编写的难度较大,再加之受传统的重理论教学、轻顶岗实习思想的影响,高职经贸类专业《大纲》的编写工作很不规范,一部分高职院校甚至没有制定独立的《大纲》。

为规范管理,高职院校应由教务处统一规定《大纲》编写的原则、内容与格式,并由教务处对各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进行统一收审论证、统一管理和印发。一般来说,《大纲》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实习性质、目的、任务与要求,实习内容、形式与时间安排,实习考核、成绩评定办法与成绩评定标准,实习纪律与注意事项等。

3.制定《计划》。《计划》是按照《大纲》的要求,结合实习单位的条件而制定的实习教学的具体执行程序。

制定《计划》是保证顶岗实习质量的核心所在。但当前多数高职院校经贸类专业顶岗实习的重要地位没有得到体现,部分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是纯粹的“放羊式”模式:由学生自己于第五学期结束后寻找顶岗实习企业,学校不对学生进行任何管理,从而使得顶岗实习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为此,各高职院校教务处要对各专业的《计划》制定过程加以规范管理,要求经贸类专业制定《计划》,并通过对过程资料的检查来加强对这一过程的监管。《计划》一般应包括:实习内容、实习单位、实习时间、方式与地点、实习日程安排等。

4.编写《手册》。《手册》是规范毕业生顶岗实习行为的指导性文件,是学生实习期间的必备资料,能帮助实习学生了解学校的相关实习规章制度,记录学生的实习状况。

为提高顶岗实习的效果,各专业应编写《手册》,明确学校的《实习管理规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学生实习安置程序》《学生实习期间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就业)协议书》《学生校外实习安全责任书》《推荐实习(就业)登记表》、顶岗实习期间月度工作总结、《学生实习鉴定表》“职场宝典”等内容,并发放到实习学生手中,便于学生实习。实习期满,学生须将《手册》交辅导员,教务处则应加强对《手册》的检查,以推动顶岗实习工作走向正规化。

5.建设顶岗实习基地。建设相对完善、稳定的校内外顶岗实习基地,是做好高职经贸类专业顶岗实习的必备条件。在基地的选择上,应考虑经贸类专业定岗实习分散性的特点,同一班级学生的实习要相对集中,原则上选择在同一城市进行,以3~5个实习点为宜。

对于顶岗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目前各高职院校主要存在两种模式:一是成立实训部,对学院顶岗实习基地进行统一管理;二是由各系部自己负责管理顶岗实习基地建设。我们认为,毕业顶岗实习基地的建设应以学院实训部或就业办为主,由实训部或就业办根据各专业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建设规划,对全院校外顶岗实习基地的建设进行统筹开发、统一管理,提高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效益。

二、实施过程

实施过程是实习指导教师通过引导和督促学生完成顶岗实习训练过程,并对学生实习训练过程加以指导,以达成顶岗实习预期效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应该强调的是实习指导教师的自我管理及其对学生顶岗实习训练的指导、管理与控制,学校相关部门的管理监督只能起辅助作用,不宜过度强调和过频实施。

1.选择实习指导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是顶岗实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其水平的高低以及其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是决定顶岗实习过程效果的主导因素。

目前,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均没有实习指导教师的认定标准,其顶岗实习的指导教师往往是由理论课教师或辅导员担任,其中,许多教师和辅导员是“从校门到校门”,本身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专业操作技能不强。这极大地影响了顶岗实习的效果。

为切实保障顶岗实习的质量,学院应制定实习指导教师管理的相关办法,对实习指导教师的任职资格认定、职责、聘任、管理与考核等作出明确的规定。由系(部)负责根据管理办法尽快建立起一支符合任职资格的以企业一线专家为主的专、兼结合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并由教务处和督导处负责督查,不具备任职资格的指导人员坚决不允许担任实习指导教师。 转贴于

2.对顶岗实习的组织、引导、督促与指导。这一环节是整个顶岗实习活动的主体,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顶岗实习质量的高低。这一环节具体又包括如下几个阶段:(1)组织教学。任何类型的实践训练,都必须做好组织教学工作。组织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思想上、物质上都做好实践训练的准备。具体做法是:点名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填写考勤表,向学生分配实习任务,并检查实习所需的各种材料是否符合要求等。(2)入门指导。这一阶段,实习指导教师首先需要向学生讲清楚顶岗实习的目的;其次是要讲清楚顶岗实习中技能操作的相关知识、操作要领、操作步骤及安全事项,引导学生认识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再次是要有预见性,讲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应如何处理,让学生心中有数,出现情况时能灵活处理,不会手忙脚乱。考虑到经贸类专业定岗实习具有社会现场性的特点,因此要特别强调安全管理,包括生活上、操作上和与顾客纠纷处理等方面的注意事项,确保万无一失。(3)巡回指导。在学生顶岗实习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实习指导教师应该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地对学生的各种技能操作作全面、细致的督查和指导。通过这样的具体指导,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技巧不断提高。这是顶岗实习的中心环节,所用时间较长,是学生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实习指导教师主要是检查、指导学生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的规范性,督促学生严格按具体操作程序开展工作,即使最简单的步骤,也应要求每个学生必须一丝不苟地操作,而不只是简单地追求结果。在指导中既要注意共性的问题,又要注意个别差异,共性问题采取集中指导,个性问题作个别指导。(4)实践训练总结。学生每一阶段的实习岗位工作结束后,顶岗实习指导教师都要对学生在实习中的表现和实习效果作出点评,引导学生认真总结在实习中掌握的操作技能,分析操作效果,找出消除缺点的办法。

3.提交实习作品和顶岗实习报告。在这一环节中,应该要求每位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都要在实习结束后,向实习指导教师提交其实习作品(或其通过实习所取得成果的证据)和一份顶岗实习报告(主要包括个人参加顶岗实习的过程、所取得的主要收获、对今后搞好顶岗实习的意见与建议等方面内容),作为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评定和效果评价的依据之一。

4.指导教师总结。这是实施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应该要求实习指导教师在完成顶岗实习过程后,从教学的总体情况、存在问题及今后改进措施等方面对顶岗实习活动进行认真总结。加强这一环节的管理,不仅有利于实习指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指导能力,而且对顶岗实习过程各个环节的改进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评价过程

评价过程是顶岗实习过程的最后一环,是由相关部门对顶岗实习的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对顶岗实习的效果作出评定的过程,主要包括对学生顶岗实习效果的评价和对实习指导教师工作过程的评价。

对顶岗实习效果进行客观评价,不仅可以对实习指导教师和学生均起到监督和激励作用,而且可以了解顶岗实习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判断它的质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有利于今后的提高。评价工作应在顶岗实习结束后及时进行,最好不要超过一周。

1.学生顶岗实习效果评价。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效果进行评价,就是通过各种检测手段对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评定的过程。学生的实习成绩是对学生通过顶岗实习所掌握的专业技能的最终反映,也是衡量顶岗实习效果的主要标准。因此,实习成绩评定是整个顶岗实习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应按照科学、准确、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进行。

目前,由于各方面原因,在高职经贸类专业顶岗实习活动中,学生的实习成绩往往是由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表现凭印象直接给出的,缺乏科学性与准确性。同时,由实习指导教师直接给出的成绩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其作为顶岗实习效果衡量标准的作用。

为提高学生实习成绩评定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并能将之作为衡量顶岗实习效果的主要标准,学生实习成绩最好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实习态度。顶岗实习要用企业的要求来要求学生,顶岗实习的目的除了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外,还要培养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因此,这部分成绩可占实践总成绩的30%左右,由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出勤情况、实践训练的表现评分,并由教务处和督导处根据实习指导教师记录的出勤表、教学日志以及学生填写的《手册》进行抽检。(2)操作技能。操作技能的掌握是顶岗实习的主要目的,因此,这部分成绩应占实习总成绩的60%以上。这部分成绩评定应实施指导与评定分离,由教务处组织相关教师,根据学生的顶岗实习过程材料和实习作品(或成果)作出评定。必要时,直接组织相关教师根据学生的技能操作过程进行评定。(3)实习总结。这部分成绩占实习总成绩的10%左右。由教务处组织相关教师,根据学生所交实习总结的质量进行评定。

职业指导师工作总结篇8 关键词:技工学校职业指导 校企合作 生产实习

一、职业教育在促进就业方面的重要意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中国就业与发达国家、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很大不同,他们主要面对的或是结构性失业,或是总量性矛盾,或是转型失业问题。也就是说,其所面临的问题较为单一,而中国就业面对的是“三碰头”的复杂局面,即: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与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同时出现,青年劳动者就业与中高龄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

总理2012年7月17日在全国就业创业工作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要持续解决好中国的就业问题,必须坚持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结合、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强化政府责任相结合、坚持统筹城乡就业发展、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尤其在提到“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时,他强调:要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形成企业、职业院校和各类培训机构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基本格局。要着力调整优化教育结构,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不断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

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会议认为,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以改革的思路办好职业教育,对提升劳动大军就业创业能力、产业素质和综合国力,意义重大。必须坚持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发挥好政府引导、规范和督导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吸引更多资源向职业教育汇聚,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为广大年轻人打开通向成功成才的大门,提高中国制造和中国装备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多样化的需求。

二、技工学校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

我国的职业教育分为高等职业教育(高职院校)、中等职业教育(技工学校、职业高中、职业中专等)、初等职业教育(职业初中)三个层次,其中以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最大。目前,全国的技工院校总计有3064所,在校生414万人,每年毕业的学生约100万人,是劳动力市场中新增劳动力的重要部分。

技工学校的雏形可以追溯到晚清时期的实业学堂。1977年以后,技工学校开始步入正常发展的轨道。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技工学校达到4500多所,成为技工学校发展的一个高峰期。但到90年代后期,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后,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技工学校的发展也曾一度呈现低谷。

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连续召开了三次全国职业教育会议,技工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期。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做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通过整合、划转、改制和创新,技工教育资源得到优化,办学层次和水平得到提高,办学能力得到加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校生人数、招生规模和在校生均规模都有大幅度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每年都保持在95%以上。

2009年底,总书记在视察珠海高级技工学校时,指出“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技能型人才在国家的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胡总书记的这一论述从根本上定义了技工教育在技能人才培养、国家经济转型中的重要作用。

就北京市而言,几乎所有的技工学校都与行业企业有联系,或者曾经属于某一行业,这种技工学校与行业或企业的天然联系,决定着技工学校在学生培养、学生就业等方面具有与其他职业教育不同的特点,也决定着技工学校在促进企业技能人才素质提升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决定着职业教育的生命力。

三、职业指导在技工学校中的重要作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14条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也就是说,职业教育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之外,还一定要有就业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即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工作。

职业指导是指围绕职业发展过程提供的指导、辅导、咨询等服务。它的主要任务是提供职业咨询,开发职业潜力,引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用人观念,指导设计职业生涯等等。

技工学校培养的学生是直接面向企业的。近年来,技工学校中的各种“订单班”“定向班”越来越多,例如笔者所在学校有四个主体专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企业有20家,90%以上的学生在这些企业中实习和就业。学校每年在6月份组织实习和就业校内的双向招聘会。同时,技校学生学制中的最后一年都是企业生产实习,可以说是就业前的准备期。

所以,职业指导无论从学生培养的要求、学生的职业发展,还是经济转型的需求等方面,在技工学校中都占有重要位置。

四、如何做好技工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

技校学生毕业即就业,这是技校教育的突出特点和优势。笔者认为,要做好技工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一定要成立专门的部门,例如笔者学校在2009年成立了就业指导部,主要负责校企合作工作、实习指导、就业和职业指导工作,部门共有6人,其中2人具有高级职业指导师资格,1人具有中级职业指导师资格。同时,还一定要注意,对学生的职业指导要贯穿在学生从入学到就业的全过程中,下面是我们在职业指导工作中的一些实践、尝试和思考。

1.课程教学中的职业指导

近几年,我们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开设职业指导课程。学生在校的第三学期,开设职业指导课程,40课时。通过职业指导课程,将职业意识、职业思想、创业教育纳入到课堂教学,系统进行职业的指导。

(2)开展综合素质培养。我们在召开校企合作座谈会,提到“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技能人才”时,企业的回答通常是:我们不需要他们一定有多么熟练的技术,这些我们可以在工作中教,但是我们希望他们一定是有道德、懂礼貌、守纪律、有素质的人。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十分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我们开设职业礼仪课程,提升职场礼仪(40课时);开设书法课(40课时)、音乐课(20课时)、《弟子规》讲习班、太极班增加人文修养;开设羽毛球、乒乓球兴趣班,培养受益终生的锻炼习惯;组织春游和春秋两季田径运动会,创办校刊,培养积极人格;重视军训工作,成立国旗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加强日常管理,强化纪律意识。

这些综合素质的培养短期内可以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在长期的效果上则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他们的职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3)开展综合素质展示活动。综合素质展示活动在每年的6月初进行,即实习就业双向招聘前期,已经坚持了4年,是学校的一项重要活动,成为向企业(用人单位)、社区单位、家长展示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和学生职业技能学习成果的重要平台,也是学校向企业推荐学生、企业选择学生的一个重要舞台,是学校学生职业指导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4)企业、学生双向招聘会。根据教学工作安排,技工学校的学生在最后一年要进行为期一年的生产实习。学校每年在6月中旬组织企业、学生实习就业双向招聘会。

在招聘会前,学校把参与招聘的企业介绍、招聘岗位等情况向学生公开,同时还根据企业需要,安排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到校宣传招聘计划。

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同时作为观众参加综合素质展示活动,近距离观察和了解学生。很多企业在综合素质展示活动中瞄准了种子学生,在双向招聘会上会重点招聘。

这项双向招聘活动的重要意义是拓展了用人单位和学生的了解程度,企业可以提前考虑岗位与学生的匹配,也能够对企业需要的人才提前规划,为企业找到合适的人。

对学生而言,这种双向招聘使得他们可以更加理性选择实习就业单位,从而提高了实习就业的稳定度。

每年,双向招聘会当天实习的签约率在95%以上,一年后的就业稳定率保持在75%左右,实习就业的稳定率是非常高的。

2.企业文化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

企业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实体组织,是学生进入社会获取职业的基本载体。企业因为不同的背景产生不同的企业文化,但企业文化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企业营造出符合企业意愿的价值观体系,是企业内部特定价值、信念、情感、态度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要求员工认同并自动遵守企业的潜规则,自愿认可企业管理的价值取向,赋予员工共同的奋斗目标。

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为学生创造职业成长的环境,通过校企合作交流,让企业文化教育与学校职业思想意识教育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教育,是学生职业意识提高的优质营养。

实践证明,通过校企合作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教育,是学生突破职业意识零点的“杀手锏”。

校企合作培养学生是目前技工教育的主要特点。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也不断加强,已经从最初的单纯只想从学校招收学生,逐步合作的触角前移,现在的企业更愿意参与学校的专业培养计划的制订、校本教材的开发、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专业课授课等,同时学校还会定期邀请企业负责人、优秀员工给学生作职业成长方面的讲座,学校会定期组织学生到各个企业参观,每年企业都会接收学校教师的企业实践。

在这一系列的校企合作活动中,企业的文化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在入职前就开始了与企业的磨合,为学生在入职后的发展做了必要的准备,因此企业感受到学生就业后的适应期逐步减少,学生就业的稳定性逐步提高。

3.生产实习中的职业指导

(1)重视各种制度建设,实习管理有章可循。制度建设是学生思想意识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行为方式的限定,它规定了学生不应该做的和倡导的教育内容。

我们先后完善和制定了《生产实习实施管理办法》《生产实习学生守则》《生产实习指导老师工作职责》及家长要签字的《提前实习协议书》《生产实习安全通知书》等文件,规范和约束实习学生行为,在下场生产实习前进行学习,实习过程中严格执行。

(2)重视生产实习中的安全问题。据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培训处的调查表明,技校学生较大的安全问题往往是在第三年生产实习期间发生的。这就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学生的安全问题,要与实习基地协调好生活方面的细节,包括学生的住宿、吃饭、洗澡等等。安排实习指导老师经常到学生处所检查宿舍安全情况。

(3)制定合理的生产任务书,保障实习及技能提升任务的完成。生产实习指导,既强调学生实际操作技能有质的提高,又强调学生职业素质和道德品质的指导。学校各个专业均制定了合理的专业实习生产任务书,规定了学生在一年的实习中必须达到的技能要求,它事实上是学生在校学习的补充和提高的过程,通过规定相应的学习内容,使学生的生产实习有章可循,按着一定的学习方式为完成学习任务而学习,其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为了掌握技能的要求,同学之间的技术交流更加频繁,不乏会产生创新性的工作方法。技术实习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

(4)实习期间的职业指导。随着校企合作的逐步深入,学校和企业在学生生产实习中的分工逐步明确,目前学校学生的第三年生产实习工作形成了“企业师傅主要负责”“学校老师重点关注”的工作格局。即学生到企业后,企业要指定一名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作为师傅,主要指导完成学生技能成长的目标、促进学生认知企业文化,尽快融入企业工作环境。

学校有专门的实习指导教师,定期到企业与学生、师傅见面,了解学生生产实习情况,及时解决学生在职业认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并分析问题的原因。是学生认知问题的,实习指导教师重点关注,反复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是企业问题的,如师傅不负责任、职业成长路径不明确等,实习指导老师会及时跟就业指导部的领导汇报,由就业指导部的领导跟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沟通解决。

通过以上措施,目前学校学生在生产实习中的稳定率在90%以上,毕业后,在实习企业的就业率在75%以上。

4.实习及就业后的职业指导

经过以上三个阶段的职业指导工作后,学生基本能够顺利适应实习单位和就业单位的工作要求和节奏,能够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但是也有一些学生因为企业或个人原因,实习期满不能被企业录用或录用后又离职。对于这些学生,学校没有生硬地把他们推向社会,而是允许他们回校参加双向招聘会,同时,由于学生天然地信任学校老师,学校的职业指导教师和班主任等会帮学生分析、解决就业和职业适应期的一些思想问题,使得这些学生在实习或就业后也能够得到专业和贴心的职业指导。

总之,职业指导工作是保障充分就业的重要手段,技工学校中的职业指导既有其共性,也有根据学校特点,具有不同的特色和效果。

笔者认为,学校的职业指导应该具有专业性(职业指导人员的专业性)、全程性(职业指导贯穿于学生在校的各个阶段)来保障学生的稳定就业,为每年全国100多万新增技校学生劳动力的职业发展保驾护航,为我国技能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效果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实现经济转型期的各项任务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创新职业指导―新实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3]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职业指导[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3.

[4]陈丹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准备特点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

[5]卢红,李利军.职业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职业指导师工作总结篇9 近几年来,我院的印刷技术专业先后获得院级重点专业、全国新闻出版系统行业院校骨干示范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称号,我们紧紧抓住建设的良好契机,在2011年,该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平版印刷操作技术》获得省级精品课程荣誉,下面就谈谈对该课程进行课程设计的体会。

课程设计理念

以印刷行业企业的需求为逻辑起点,以平版印刷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为主线,以平版印刷工职业活动过程为导向,以平版印刷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结合平版印刷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将学生能力形成规律与课程系统化、学做一体化相结合,形成“产教结合的一体化车间式”工学结合课程模式。

课程设计思路

在上述课程设计理念指导下,按照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思路,展开本课程的具体设计。

对接平版印刷工岗位职业能力的课程目标

在对印刷企业进行深入的职业岗位调研后,通过与江西华奥印务有限公司、江西日报集团印务有限公司、鹤山雅图仕印务有限公司、中粮集团杭州印务有限公司、顶新集团杭州分公司6家知名印刷、包装企业进行合作,组建课程开发小组分析平版印刷操作岗位典型工作过程,明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职业岗位任职标准。依据职业岗位任职标准,结合平版印刷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确立课程目标。

平版印刷工岗位活动过程导向的“三融通、一系统”课程内容

“三融通”指的是:一是“课岗融通”。本课程内容以平版印刷工工作内容和职业活动过程为导向,高度对接平版印刷工职业岗位。二是“课证融通”。 本课程以国家职业资格考核内容标准为参照,有效对应平版印刷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三是“理实融通”。 本课程内容以平版印刷工操作技能为主线,融入支撑技能的关键知识点和职业素养要素,实现知识、技能与素养的深度融合。“一系统”指的是:课程内容打破学科式知识体系,高度重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系统化形成。

“产教结合、学做一体、印刷车间式“课程教学模式

我们依托印刷合作企业和校内印刷实训教室、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创建了“产教结合、学做一体化的印刷车间式”课程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综合采用引导文、任务驱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示范引导、案例实战等行动导向教学法,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学做一体,实现课程学习与岗位工作的有机统一。

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多元互动式课程考核评价

为调动学生课程学习积极性、监控课程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本课程采用任务过程性考核、综合项目任务考核、期末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办法,注重任务过程性考核和综合项任务考核,任务过程性考核占总成绩的50%,综合项任务考核占总成绩的30%,期末结果性考核占总成绩的20%。期中任务过程性考核又包括学生自评(20%)、组内互评(30%)、教师评定(50%),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1.“学做一体化”五步教学法

本课程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和着力点,根据平版印刷操作岗位实际工作过程,注重课程知识、技能、素质的有机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高度融合,建立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各项目按“任务导入教师示范学生实操任务检查与评价教师点评与总结”的五步完成项目任务过程。具体如下:

① 任务导入

利用“项目任务引导文”提出本次课的问题与任务,分析问题与提出思路,介绍相关知识与关键步骤,并对任务实施做出相应要求。学生从教师所提供的各种任务资料(设备)中获得任务信息。

在此教学步骤中,教师主要是准确介绍任务及相关知识与关键步骤,为学生准备好任务材料,与学生交流互动,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任务疑问。

② 教师示范

在学生实操前,教师结合“项目任务书”进行项目任务操作示范,主要向学生展示项目所用设施仪器的使用,任务关键步骤及其技术要领和操作规范,提醒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主要问题及注意事项。

③ 学生实操

(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为组,每组3~5人,每组设一名组长。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制订计划方案,并经教师审核后实施。

(2)学生按“引导文”的要求进行分组实训,各小组要经常进行交流,边工作边检查。

在此教学步骤中,老师作为咨询者的身份出现,巡视学生实操情况,随时接受并正确处理学生任务执行的反馈。

④ 任务检查与评价

学生对实训结果进行自我检查,并做好记录,填写学生自评表。教师对学生完成的任务结果进行检查并填写教师评价表,合格进入下一个工作任务,否则整改。

⑤ 教师点评与总结

教师对整个过程做全面的评价和补充,总结学习效果、小组合作成果的质量、小组成员的合作态度。

2. 灵活多样的工学结合教学形式

① 综合贯通:开展校内工厂生产性实境教学

课程教学情境综合性高、实践性强,安排在学院引进企业内进行。教学安排在引进企业的生产淡季或假期(3天集中授课),由学院2名教师和厂方1名技术骨干组成教学小组交替进行一体化车间式实境教学。

② 工进课堂:聘请印刷企业专家来校授课或讲座

根据学院实际和课程教学需要,尤其是平版印刷操作中的一些技术难点,如墨色控制、印刷疑难故障各种技术前沿问题等,我们聘请了印刷企业生产管理者、技术骨干来校授课或进行专业技术讲座,使课程教学与企业及技术发展接轨。

③ 学在企业:组织学生赴印刷企业顶岗实习

利用业余时间,尤其是寒暑假,安排学生到印刷企业顶岗实习10―15天,使学生企业真实工作氛围和企业文化中学习、工作,增强职业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性。

3. 以赛促学:为学生展示专业技能创造广阔平台

开展每年一度的全校性印刷操作技能竞赛,鼓励、组织学生参加部级、省级印刷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以赛导教,以赛促学,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为学生展示专业技能提供广阔平台。

4. 促进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多元互动式学业质量评价

职业指导师工作总结篇10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人才强市战略要求,紧紧围绕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针对劳动者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的实际需要,进一步加强企业和职业院校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全面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帮助劳动者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完善政策措施,创新评价模式,强化质量管理,扩大证书规模,提升鉴定层次,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强化国家技能资格的引导功能,为劳动者就业成才提供技能导航,为社会培训和就业提供对接服务。

二、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期间,我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企业岗位培训、个人自学提高等方式,重点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及有关技能含量较高的职业中,全面实施“技能振兴行动”。2006年至2010年间,技能人才总量年递增速度保持在10%以上,到2010年全市高技能人才总量从“十五”期末的3.6万增加到9万人以上,技能劳动者的初级、中级、高级技能等级的结构比例从“十五”期末的33:55:12达到27:45:28,使我市基本形成一支以技师、高级技师为骨干,中、高级工为主体的技能人才队伍。

(二)具体任务

1、扩大职业资格证书的覆盖面。“*”期间,年均参加鉴定人数达到5万人,五年总鉴定人数达到25万人,其中高级工及以上取证人数超过10%以上。技师、高级技师总人数达到165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后鉴定率达到50%以上。

2、健全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大力推动适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的企业内鉴定模式,积极推进职业院校主体专业教学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的院校鉴定模式,试行针对农村劳动力等特殊群体的专项职业能力认证模式,建立健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符合企业岗位需求、适应劳动者职业生涯发展要求的技能资格评价体系。

3、建立技能鉴定技术支持体系。加强职业技能鉴定过程质量管理,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和有条件的鉴定所要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建立过程管理规范、考核试题标准、鉴定方法科学的质量管理与技术支持体系。

4、提高公共实训和鉴定水平。加强技能鉴定能力建设,初步建成相对独立、面向社会、适应岗位、技能高新、管理规范、公益服务的公共实训鉴定平台,全面提升我市职业技能实训和鉴定的整体能级。

三、工作内容

(一)以技师社会化考评为龙头,带动初、中、高级技能人才结构优化升级

1、贯彻落实劳动保障部“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继续加大技师社会化考评力度,按照市新技师培养的目标任务和技师职业资格社会化鉴定工作一系列要求,进一步加大技师社会化考评的工作力度,打破资历、学历、年龄、身份等限制,以能力和业绩为主要评价标准,拓宽技师、高级技师晋升通道。

2、充分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公开选拔高技能人才的导向作用,对在各类竞赛中获得优秀名次的选手,可按规定直接或破格晋升高级工、技师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

3、进一步扩大新职业领域知识技能型和复合技能型技师的考核范围。发挥新职业全国、全省统考的高端引领作用,积极宣传发动,以市、市(县)、区联动来推动高等级新职业考试。

4、积极推动行业特有工种技师考评工作。加强与行业部门的配合协作,大力支持行业部门组织开展特有工种技师、高级技师考评,推动地方与行业合作共赢机制的建立。

5、继续创新企业内技师考评模式。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发挥企业在技师、高级技师培养、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根据职业标准的要求和企业生产岗位的实际需要确定技师考评的要素和内容,实行能力考核与业绩评定相结合的考评办法。对掌握高超技能、作出重大贡献的技能骨干,经企业推荐,可破格参加技师、高级技师考评。

(二)加快企业评价方式改革步伐,探索建立符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的鉴定模式

1、按照劳动保障部、省、市有关政策,积极鼓励企业结合生产特色,采取灵活多样的鉴定方式,正确评价企业职工的职业能力。

2、积极推动企业进行内部鉴定试点,对企业内鉴定试点单位进行跟踪指导,提供政策支持和技术服务,指导企业制定切合生产经营实际的鉴定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通过试点,总结出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的企业内鉴定评价模式并加以推广。

3、指导具备条件的骨干支柱企业,对技术工人普遍进行一次技能评价。对于符合鉴定申报条件,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并且技能水平高、产品质量好、工作业绩优的企业技术工人,经企业推荐,可直接进行中、高级职业资格认定。

(三)巩固和扩大试点成果,完善院校教学考核与技能鉴定相衔接的方式

1、按照“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国家职业标准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工作要求,推动职业院校教学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衔接的“双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扩大市级试点范围,把好实施方案审核关、现场评估关、实施过程监督关。

2、指导督促试点院校按照实施方案,将技能鉴定要求纳入教学课程体系,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将主体专业教学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重点加强学生操作技能的考核,增强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3、选择部分技工院校和高职院校开展预备技师资格试点工作,促进后备技师成长。支持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建立鉴定所,扩大服务范围,提高对院校学生的鉴定服务能力。

(四)以服务为宗旨,积极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提升职业能力

1、按照劳动保障部“城镇技能再就业计划”、“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市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要主动与就业管理部门配合,根据当地就业需求,结合下岗失业人员培训情况,引导其参加适合再就业职业的技能鉴定。

2、要与定点再就业培训机构做好工作衔接,合理安排鉴定时间和场所,积极主动提供鉴定服务,对鉴定合格的,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3、要积极争取当地财政部门的支持,筹集资金,落实国家规定的鉴定经费补贴政策,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参加初次技能鉴定(限国家和省规定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的职业工种)、生活确有困难的,由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提供一次性免费职业技能鉴定服务。技能鉴定补贴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解决。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申请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补贴标准和具体办法按照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社[2006]1号)和省、市有关规定执行。

4、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要公示国家和省、市规定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工种、鉴定收费标准以及鉴定工作程序,做好相关鉴定组织实施工作。

5、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切实帮助他们提高转移就业能力,要根据农村劳动力的特点和就业需求,在劳动力输出输入数量较大的地区,重点开展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试点。结合输入地劳动力市场需求,在加工制造、建筑环卫、饮食服务、家政、保健等就业领域,选择就业需求量大、简单易学的就业技能,组织专项能力考核,对考核合格人员免费颁发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所需鉴定考核费用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补贴费中解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质量建设,建立质量管理的长效机制

1、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认证。按照部颁标准,在总结省试点无锡技师学院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基础上,市、市(县)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和有条件的鉴定所要推行《鉴定机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实施鉴定工作的全过程控制,建立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的长效机制。

2、建立职业技能鉴定质量检查、监督与查处机制。加强对各类鉴定机构的考务管理检查,建立全市鉴定质量举报、查处和通报制度,加大对滥发证书、考场作弊等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3、建立健全市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督导员队伍,形成制度化的质量督导员资格培训、认证机制,强化质量督导员的派遣、考核和管理,提高督导水平。进一步加大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督导力度,重点完善和实施现场督考办法,做好现场督考记录,强化质量管理责任。组织鉴定机构开展全面质量普查,建立鉴定机构工作业绩档案并向社会公开。

4、完善职业技能鉴定的目标考核制度。继续对各地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实行目标考核制度,不断改进完善考核体系,提高考核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5、加强对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评估年检工作。完善鉴定机构的准入和退出机制,把职业技能鉴定所(站)的年检结果向社会公告。优化职业技能鉴定所(站)布局,形成布点合理、优势突出、工种齐全的职业技能鉴定组织网络。

6、加强考评人员培训。按照省、市分工的办法,加强考评人员资格培训、考核和认证工作。严格实行考评人员聘任制、回避制等使用管理制度,建立考评人员资格培训、认证、派遣、考核的动态管理机制,建立考评人员诚信考评档案。

(二)加强基础建设,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工作手段

1、积极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财政资金投入,开辟筹资渠道,加快启动公共实训鉴定平台的建设。到“*”期末,我市基本建成公共实训鉴定平台,完善职业技能鉴定的组织实施体系,促进实训和鉴定能级的整体提升。

2、加快职业技能鉴定网络化管理步伐,结合市劳动保障信息化工程建设,加强职业技能鉴定信息化网络建设,优化结构,充实内容,加大信息量,扩充功能,为社会公众提供政策宣传、咨询、信息、证书查询、数据下载等公共服务。

3、加强信息公开,在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职业培训机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等公开场所的显著位置和职业技能鉴定网上全面公开鉴定机构资质、工作流程、收费标准及质量监督举报方式等信息。

4、使用国家考务管理系统和鉴定统计软件,使考务管理更方便科学,各类数据更全面准确;推广计算机智能化考试技术,逐步实行通用工种理论知识计算机无纸化考试。

(三)加大宣传和政策支持力度,积极营造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1、加强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培训、就业工作的有机结合,发挥技能资格引导培训、促进就业、落实待遇和强化激励等方面的作用,加大对就业准入工种的监察力度,提高就业质量,扩大就业的稳定性。

文人墨客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学习平台网络留痕系统

学员者姓名:

对外不显示全名。
身份证号:

对外不显示全部信息。
手机号:

对外不显示全名。
留痕内容:   

 

学习留痕显示区

       学员留痕者:****鑫 3706****63 **** --- 我承诺完全学习了整个内容(职业指导师工作总结十篇),特此留痕,以备考核。 --- 学习留痕记录于:2024-05-11 19:38:32
---------------------------------------------------------------------------
       学员留痕者:****磊 4104****13 **** --- 我承诺完全学习了整个内容(职业指导师工作总结十篇),特此留痕,以备考核。 --- 学习留痕记录于:2024-03-15 23:38:45
---------------------------------------------------------------------------
       学员留痕者:****晶 1102****20 **** --- 我承诺完全学习了整个内容(职业指导师工作总结十篇),特此留痕,以备考核。 --- 学习留痕记录于:2024-03-10 10:09:46
---------------------------------------------------------------------------
共有3条数据 页次1/1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